#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9月上海的这场IPBP课程,藏着IPR的‘价值升级指南’。”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最近和几位IP总监聊起行业现状,面露苦楚:“现在做知识产权,就像走钢丝——不做会有风险,做得太多又怕成负担”,笑称“我们部门的KPI是 ‘今年没出侵权纠纷‘,听起来部门像个安全岗”。甚至有的IPR提到:“我有职称,公司申报项目用我名额,但是就不把我放进项目成员,觉得我没有价值”。但没人再“裁员”这两个字,反而都在琢磨:为什么有的IP团队能拿到研发预算的15%,有的连5%都要反复申请?为什么有的IP总监能直接向CEO汇报,有的连参加战略会的资格都没有呢?
究竟是行业太难,还是需求变了,我们却还在用旧地图走新路呢❓
有个现象很有意思:最近总看到一些文章里说大环境不好,企业 IPR 常被视为“边缘部门”的文章,评论区引发不少共鸣,一边是企业对知识产权风险对抗的现实需求在增长,一边又是是企业IPR 的价值总被低估,说只有做知识产权行业的业内人士才会觉得知识产权很重要,这是什么原因?
以前,我们总在纠结 "专利写得够不够专业"" 布局得够不够全面 ",但现在,与其自怨自艾,不如先看看一些案例,看看聪明的 IPR 是怎么开始用商业思维“以账还帐”的:
风险账
某光伏企业IP团队算过,不做专利布局,产品出海可能面临30%的侵权赔偿风险,换算成金额就是年营收的1.2亿。这笔账亮出来,老板立刻批了800万布局预算;
收益账
某消费电子企业用3件核心专利构建了“专利池”,不仅让竞争对手每台设备付5%许可费,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产品定价能比同行高10%还不愁卖;
协同账
就像四川航空用“休旅车换机票销量”的逻辑,有的IP团队会用专利许可置换供应商的账期优惠,用商标授权扩大渠道覆盖 —— 这些“非直接收益”往往比许可费更让老板心动。
这恐怕不再是单纯觉得担心行业存活不下来就要砍掉知识产权部门的逻辑了,跳出思维,或许“成本部门”只是部门努力的方向出了点问题,试试调整一下呢?
9月上海的这场IPBP课程,
藏着IPR的“价值升级指南”
作为IPBP(IP BUSINESS PARTNER)系列新课《企业知识产权商业思维与战略高级研修班》中,课程主讲老师刘翰伦先生最常灌输的概念就是“企业愈发重视专利的质量与可执行性,知识产权不是企业的成本部门, 关键是你要学会站在老板的角度讲老板能听懂的逻辑 ”。这也是9月6-7 日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1. 把 "专业术语" 翻译成 "商业语言"
比如课程模块四专门训练“IP价值翻译术”:不说“这个专利稳定性强”,要说“它能帮我们锁定3年市场独占期,按年销10万台算,能多赚5000万”;不说“要做FTO分析”,要说“花50万排查风险,能避免Q4新品上市后可能出现的2000万侵权赔偿"。
今年有学员学成后现学现用,反馈用课程方法做了份《IP价值白皮书》,年底团队预算直接增加了30%。
2. 让IP工作嵌入 "业务链条"
课程里有个实战沙盘:假设你是某AI企业IP总监,手里有100万预算,是全投去申请专利,还是留20万做专利导航,帮研发找到“既能避开侵权又能抢占市场”的技术路线?后者才是高手的选择 —— 就像特斯拉开源专利反而扩大了市场份额,聪明的IP布局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跟着公司业务风向跑”。
3. 用 AI 工具放大 "人的价值"
有人担心AI会取代IPR,但课程模块七会告诉你:当AI能搞定专利撰写、无效检索这些复杂过程的基础工作,剩下的“战略判断”“商业谈判”“跨部门协同”才是IP人真正的不可替代性。就像某企业用AI做初步检索,IP团队专注分析“这些专利如何帮企业在并购中抬高估值”,效率反而提升了3倍。
接受现实,
但不接受 "被定义" 的价值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IP总监在往期课程上分享过:“以前我们总说‘老板不懂知识产权’,后来发现,是我们不懂老板的‘算账逻辑’。他不是不重视专利,是重视‘能帮他赚钱的专利’;不是不愿意投 IP,是怕投了收不回成本。”
9月6-7日上海的这两天,我们不是教你“如何讨好老板”、“拍没用的马屁”,我们只想带你用低成本算清楚那些“以前没算过的账”,具体案例和思维告诉你专利如何帮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IP部门如何从“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的助推器”?当你能笑着说出“今年我们部门帮公司多赚了500万”,谁还会质疑知识产权的价值呢?
课程信息:
时间:9月 6-7 日(周六、日)
地点:上海(限额40人,报名后发送详细地址)
(课程咨询:13411160903 微信同号)
#小记1
记得上一次课堂结束后有位学员和我说:“上完课才发现,以前总在纠结‘专利写得对不对’,其实更该想‘这个专利能不能让公司在谈判桌上多一张牌’。”
是啊,说的很对。有些问题,想通了,路就宽了。
#小记2
当专利布局撞上预算红线,是坚持“全面保护”还是“精准卡位”?
当AI工具能写权利要求书,IP人的不可替代性藏在哪个环节?
当海外诉讼来袭,是应诉到底还是用许可换市场?
往期学员评价👇
去年有幸参与了IPBP,全程没有“专业”,而“价值”贯穿始终,创造价值,进而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我的“功课”;站位“专业”,直接或间接表达的都是“我“***才是对的”,执着于自己标准的对与错,是要..”,与非,“专业”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同时制造了困囿于自己的“牢笼”,止步不前!
“价值”似一盏明灯,让视野扩展到了更远方,心也融于更宽广而“苍茫”的四方,除了所谓的专业,还有更多值得去探索去突破自我的事情;刘律从“事”到“人”再到“人事”统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成一件事儿专业能力只是占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在于许许多多人对你的帮助,了悟到这一点,就会放下自我,并内心充满感激,同时拥有更多的智慧去应对一切挑战!
——慕恩(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副总监胡琴明女士
“有幸报名参加了刘老师的IPBP企业知识产权高管人才管理进阶班坦诚的讲,收获巨大,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有两点:第一,跳脱知识产权的惯常思维,学会用商业思维指导知识产权工作,并且刘老师的课程极接地气,课程给出的商业思维相当的落地,说拿来就用也不为过;二,理解人性,开始摆脱非黑即白的看待日常工作,开始理解人性,理解表象背后的真实原因,并以此为指导,更能融洽的,巧妙地与兄弟部门开展工作。特别希望更多优秀的同行能学到这个课程,因为是真的好,所以特别推荐!”
——广东高驰运动科技有限公司IP负责人许红波先生
“培训打开了IPR的新思维,更着重公司业务场景思考,有效发挥知识产权的作用。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IP副总监何国涛先生
课程设计很吸引人,对于向上管理、平级推动和向下服务都有积极促进作用,理解组织、理解合作伙伴,不是平铺的知识产权干货,而是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工作。
——科大讯飞(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总监叶雅梅女士
本次课程深入浅出地将ip与管理有机结合,以颠覆了传统iper的认知的方式,打开iper全新的视界,让iper在纷繁的商业世界里明白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的定位。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法务总监陈天伟
往期精彩回顾
/2024深圳
/2024北京
/2024武汉IPBP企业知识产权高管人才进阶班【武汉站】成功举办!
(原标题:IPBP课程 | 企业 IPR 如何从 “边缘角色” 走到舞台中央,重新定义我们的价值)
栏目支持,共建合作伙伴持续招募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辑:IPRdaily辛夷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IPBP课程 | 企业 IPR 如何从 “边缘角色” 走到舞台中央,重新定义我们的价值(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